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免费注册

癌症抗癌吧 -肿瘤论坛、癌症病友的抗癌家园,陪你度过难关!> 肠癌> 便血是痔疮,还是肠癌?5个知识点答疑
便血是痔疮,还是肠癌?5个知识点答疑 0 1363
admin 9

管理员

等级: 萌萌米咻

发帖时间:2020-6-12 11:56:57
1363次查看
知识点1:结直肠癌是“吃出来的富贵病”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数第三名,死亡数第五名。
结直肠癌是“吃出来的病”,也是“富贵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好转,高糖高脂食品与红肉等精加工肉类的摄入成倍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预防结直肠癌需多层面共同努力。王锡山教授指出,从国家战略层面,应关口前移,预防大于治疗;从社会层面,媒体、医院、学会及各种组织应针对结直肠癌防治规范化和科学化积极进行推广宣传;从个人层面,管住嘴、迈开腿非常重要,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健康长寿,更关系到整个家庭能否幸福美满。

知识点2:排便习惯改变一定要引起注意
正常情况下,人排便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些人每天一次,有些人两天甚至三天一次,这都是正常的;但大多数人与自己相比都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频率,排便的性质与形状也大致不变。当排便习惯出现显著改变的时候,如:由一天一次变为一天数次或数日一次,大便由成形软便变为不成形稀便或显著变细,频频想解大便却排不出来,或是总有便不净感,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警惕。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就是各种胃肠道疾病的警报,甚至往往有可能是结直肠癌的表现。
当排便习惯和形状出现改变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找到引起异常的原因。越是掉以轻心,盲目自信,拖延就诊,万一耽搁病情,日后恐怕越是追悔莫及。

知识点3:痔疮遭罪,肠癌要命

随着疾病的进展,结直肠癌患者通常会出现便血、腹痛、腹胀等表现。但很多结直肠癌患者却在出现便血时误认为自己得了痔疮,并自行服用药物。
王锡山教授指出,在临床工作实践中,70%—80%的直肠癌患者都有被误诊为痔疮,并且进行误治的经历。
那么,如何分辨到底是痔疮还是肠癌引起的便血?王锡山教授给出了一个自行鉴别的方法:如果在便后,由肛门滴落几滴鲜血,这种情况是痔疮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如果有血液、黏液分布在便表面或是混杂在便之中,这种情况更应警惕肠癌。
实际上,疾病引起的症状因人而异,专科医生往往也需要借助不同的辅助检查才能更好地判断病情,个人凭借自己的想象给自己下诊断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发现自己便血或是有显著的排便习惯改变,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
结直肠外科最简单的检查就是肛门指诊,但许多人体检时由于害羞和害怕不愿意行此检查。实际上只需一“指”,就可以发现接近一半的直肠癌患者。这个检查快速简便,大家应当充分意识到其必要性与重要价值,切勿过分抗拒。

知识点4:高危人群40岁最好做一次肠镜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定期筛查就变得非常重要。
王锡山教授建议,根据中国现行的专家共识,40岁后应当每年行一次粪便隐血检测或是多靶点粪便检测,筛查结直肠癌,简便易行。而对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如一级亲属里有结直肠癌患者的人,曾经得过肿瘤的人,有肠道息肉病史的人,或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粘液血便的人,40岁以后最好做一次肠镜检查。肠镜在结直肠癌检查中是“金标准”,医生通过进入肠道的显微内窥镜,能发现肠道中的息肉、肿瘤等各种异常。如果发现有息肉,应当及时切除,并根据病理结果由专科医生决定后续复查频率。如果当年没有发现异常,那么可以5-10年后再做,这样从卫生经济学上来讲更为合理。

知识点5:治疗方式因人而异,不可盲目

绝大多数的肿瘤还没有被完全攻克,但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
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也是如此。内镜下切除手术,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手术,以及更前沿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等,都可用于为患者提供帮助。
数十年间,外科治疗手段的发展趋势是: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治疗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良影响。在过去,即便一个几厘米大的肿瘤也要“开大刀”,在肚子上留下一道很长的疤,患者术后不得不忍受伤口带来的生理与心理双重痛苦。而如今,各种微创手术使患者经受的手术创伤越来越小,特别是对于有些适合行NOSES手术去除肿瘤的患者,术后留下的创口更是微乎其微,大大减轻了爱美人士的后顾之忧。
但王锡山教授强调,治疗结直肠癌时,并不是伤口越小,技术越新,就一定对患者最好。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疾病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发展阶段,由医生做专业的评估和判断。患者应当在了解医生建议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最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法。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 王锡山教授

肿瘤互助交流微信群,添加微信yjyxiaoxuan免费邀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评论

本版积分规则

回复